練習覺察;讓自己活得更快樂、更健康

阿育吠陀概覽(三)你是什麼自然體質?Tridosha?
2019-09-11
瑜伽不是拉筋伸展的運動,那瑜伽是什麼?
2019-09-30

練習覺察;讓自己活得更快樂、更健康

練習覺察力,提升生命的品質

生命的品質沒辦法提升,是因為沒有發現需要改善的地方;沒有辦法發現,是因為覺察力不足

覺察力;就是聽見自己心靈和身體聲音的能力,是仔細感受身心的能力。阿育吠陀的概念裡提到,要達到健康平衡的狀態,必須運用自己的覺察力;不停地留意心智、情緒以及身體的變化,從外顯的結果中找出造成結果的原因,並且調整它,請注意,這裡所說的是包含“心靈”和“身體”兩方面的覺察,只有身心平衡,才可以達到健康的狀態。

身體的覺察與心理的覺察

身體面的覺察是要去感受;攝取什麼東西後,身體的反應如何,並且記下來,幫助調整攝取的食物,以達到平衡的狀態。以我自己的經驗舉例;有時候吃完飯會覺得腸胃不消化的感覺,覺得容易打嗝;時間隔了5個小時還是有東西在胃部的感覺,仔細回想這樣的狀況,總是在吃完水餃發生,但是也有吃完涼拌蔬菜後發生,最後發現是吃了生蒜頭,從我自己偏向火型的自然體質來看,蒜頭刺激性較強,不太適合我的身體,推測是因此造成的,事後留意飲食,便可以減少這樣的情況發生。這個是身體層面的覺察,身體因為會有直接不舒適的感覺產生,也因為現代醫學和社會,對於身體的不適有較多的琢磨與研究,比較容易體會,雖然已經是比起心理層面更容易發現,但是社會主流追求美食的價值觀,也使人重視味覺上的歡愉享受,忽略了過度的味覺享宴對身體造成的負擔,像是燒肉大餐後,造成腸胃負擔,出現了睡眠不佳、精神不好和排便不順的狀況,沒有留意,而把意識停在美食放進嘴裡的快感,忽略了腸胃和其他器官的反應,長期下來容易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關於心理層面;涉及層面非常廣泛,其中藏著小至一個下午的心情;大至人生課題,在群體社會中,要過得輕鬆、充實、自信而自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發覺叨擾著自己的關卡,然後接受或克服,是前往快樂與平靜的方式,你是否有過處在某個特定環境、情境、對話或遇見某種類型的人,容易引起負面情緒的經驗,(李崇建的部落格裡面寫到幾個較大議題的例子),或者發現有件事情或某類型的事件容易放在心裡面,另外一種類型,可能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必須說服自己,其實自己在做哪一件事情的時候並不自在,或者根本不想去做,卻無法表法出來,或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並不喜歡,而只是順應外在的人要求或是追逐潮流的行為,像是這樣似曾相識的情境,朋友邀請一起聚會吃飯,其實根本不喜歡那種料理,也跟聚會的人沒有話題共鳴,但是礙於不好意思,於是違背自己心意去赴約,回家覺得很累之外,想著為何不拒絕就好了,後悔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意識到自己心裡真正的感覺,就是心理覺察,而更重要的是後續的行動,讓生活過得自在。

過得更快樂、更健康

每天睡覺前問自己,是否過得誠實;而這種誠實,不是有沒有對他人說謊,而是自己是否有仔細去聽心與身體發出來的聲音與訊息,然後依照著這樣純粹且不受干擾的直覺;做出更好的行動,順應直覺,不是無所事事不求上進,而是跟隨將自己連結到生命意義的意志,然後一步一步的向前,沒辦法每天都很好,但是知道練習,可以更好,覺察自己心理和身體不平衡的部分,希望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可以感覺到平靜滿足,身體覺得舒適,這就是快樂與健康。

. . .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