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不是拉筋伸展的運動,那瑜伽是什麼?

練習覺察;讓自己活得更快樂、更健康
2019-09-24
一陣風輕撫你的臉,你想到什麼?單純美好的片刻
2019-10-08

瑜伽不是拉筋伸展的運動,那瑜伽是什麼?

梵我合一

為了追求健康的運動;找到身體健康平衡的方法是屬於阿育吠陀,而瑜伽是一種心靈的練習,常看見的瑜伽體式,只是瑜伽修煉中的一部分。

Yoga一詞是由梵文Yuj而來,意思是;合而為一、融合、連結,而瑜伽的概念意即;集中自我精神能量,將身體、意志和靈魂與神的意念合而為一。

古老的瑜伽思想起源

瑜伽Yog/Yoga一詞最早出現在《梨俱吠陀本集》Rigveda(中譯:歌詠明論),《吠陀經》Vedas是印歐語系中現存的最古老的文本之一,成文於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記述著各種古老的哲學、科學、數學與技術等知識。

《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瑜伽的概念有更多的琢磨,《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是印度文明的重要經典,學術界認為它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是一部藉由故事主角般度族王子阿周那Pandava prince Arjuna及他的帶領者印度神中至高無上的奎師那Krishna又稱為黑天之間的對話;記錄王族內戰也被稱為正義之戰Dharma Yudhha的史詩,在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業力、瑜伽、冥想等概念被記載,本經典除了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根基之外,也影響了佛教及耆那教。

笈多王朝Gupta Empire(319年-550年)時期,印度正統派哲學Astika的六派哲學興起,其根基就是《吠陀經》Vedas當時期各學派各有其經典和學校,其六派哲學包含;彌曼差Mimāṃsā、吠檀多Védānta、數論Sāṃkhya、勝論Vaiśeṣika、正理論Nyāya和瑜伽Yóga,這些哲學思想同樣影響了婆羅門教、印度教、佛教及耆那教。

《吠陀經》Vedas 手抄本範例

《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 正義之戰Dharma Yudhha的繪畫

《瑜伽經》Yoga Sutra 手抄本範例

瑜伽概念的集大成著作是《瑜伽經》Yoga Sutra,約在公元2-4世紀由印度哲人波顛闍利Patanjali編纂,將古老的印度瑜伽傳統加以整理,講述其理論以及修行方式,在此著作中記載了現代瑜珈基礎的八支或八階段,包含禁戒Yama、遵行Niyama、體位Āsanas、調息Prāṇāyāma、制感/調心Pratyāhāra、專注Dhāraṇa、禪那/冥想Dhyāna及最後的三摩地Samādhi

瑜伽修行者

Yogi或是Yogin是瑜伽修行者的意思

《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第六章提到 “瑜伽修行者Yogi控制其心志、智慧以及自我,透過瑜伽Yoga的練習,使其躁動的心安定,當一個個體的心智、智慧以及自我擁有紀律,放下永無止境的慾念,在純粹的靈之中,能和和宇宙神靈合而為一,在人的心中可以找到快樂、滿足與平靜,在受難中仍不被動搖,能超脫苦痛,這便是瑜伽的意義。” 

和宇宙梵我合一;這就是三摩地Samādhi是瑜伽修行者的最高境界。

瑜伽派系

瑜伽在印度歷史中因為小國林立、戰亂和後期斯林統治的關係,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是被遺落的思想,而現代我們所見的都是近代發展出來的瑜伽體系,瑜伽思想在被遺忘的時期在喜馬拉雅山等地區被保留下來。

傳統的瑜伽體系包含;以《瑜伽經》Yoga sutra為主要概念基礎的勝王瑜珈 Raja Yoga、《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提到的因果、奉愛、知識瑜珈 Karma, Bhakti and Jnana Yoga以及笈多王朝時期發展出來富有宗教儀式、冥想使用法器手印等的譚崔瑜珈Tantra Yoga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中由瑜珈練習者/電腦軟體工程師李正偉先生所撰寫的文章中 “瑜伽這堂課(三):從古典到現代,瑜伽派系概述” 有詳細精彩的介紹。

後來出現的哈達瑜珈Hatha Yoga,最早出現相關文字記錄是在密宗佛教背景之下的11世紀寫在Amritasiddhi之中,形成深刻影響的是15世紀出現的《哈達瑜珈經》《哈達瑜珈經》 Yoga Pradipika;整合了古老瑜伽中的脈輪Chakara、經脈Nadi、潔淨法Kriya、身印手印Mudra等概念,哈達瑜珈Hatha Yoga在體式上追求極度人體表現,傳統的哈達瑜伽士是會進行禁慾、斷食、閉氣、長時間單腳站立或舉手等苦行修練。

一位藏族人朋友 Ranjana Tamang 繪製的譚崔佛像唐卡Tantra Thangka

古老的藏族唐卡內含有脈輪Chakara的唐卡Thangka

印度苦行僧部分概念來自哈達瑜伽Hatha Yoga

近代19世紀後瑜伽再度興起,現代瑜伽之父奎師那馬查利亞 Sri 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 (1888-1989)重新演繹及發揚哈達瑜珈Hatha Yoga,而常見的瑜伽體式動作循環的Vinyasa、艾揚格瑜伽Iyengar和阿斯坦加Ashtanga瑜伽都是從哈達瑜珈Hatha Yoga中延伸出來的,創立艾揚格瑜伽Iyengar的B.K.S 艾楊格B.K.S. Iyengar創立阿斯坦加Ashtanga瑜伽的帕達比.喬艾斯Pattabhi Jois,兩位大師也都是奎師那馬查利亞Sri 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的弟子,當然在奎師那馬查利亞 Sri 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門下還有多位重要的瑜伽導師;T. K. V. Desikachar (1938-2016), Srivatsa Ramaswami (1939~),  A. G. Mohan (1945~)等。

現代坊間看到的瑜伽名稱可能因為對象;像是兒童瑜伽、雙人瑜伽或是孕婦瑜伽,在呼吸法、節奏、體式連結、體式強度等做調整,而產生不一樣的瑜伽,或是像艾揚格瑜伽Iyengar和阿斯坦加Ashtanga瑜伽由某大師分流出去的新派系,或是依照不同功能或特色發展出來的瑜伽;像是高溫瑜伽Bikram Yoga、舒緩瑜伽Restoration Yoga或是陰瑜珈Yin Yoga等。

說穿了由最原始瑜伽概念不斷延伸,就像是以瑜伽哲學為主幹,發展出來的樹枝一樣,從古到現代到未來的瑜伽愈發展愈多愈細。

現代瑜伽之父奎師那馬查利亞 Sri 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

創立艾揚格瑜伽Iyengar的B.K.S 艾楊格B.K.S. Iyengar

創立阿斯坦加Ashtanga瑜伽的帕達比.喬艾斯Pattabhi Jois

有人問我做什麼瑜伽?

自己開始瑜伽是跟坊間的多位老師學的,後期幾年比較多自己依照基本的體式循環練習或是看網路影片跟著一起瑜伽,而如上一段提及的,現代瑜伽應都是哈達瑜珈Hatha Yoga的延伸,所以邏輯上是離不開其體系的,沒有要去考證照也沒有特別要躲起來靜修,也就沒跟隨細分派系了,而很多派系或瑜伽的名稱有許多都是為了商業目的發展出來的,若是將重點放在汲取追求其名,好像失去了瑜伽原本的意義,與其問什麼派系,不如問自己什麼樣的瑜伽適合自己

所有的瑜伽都應該不離其原本的根;如本文開頭所提及,是一種集中自我精神能量,將身體、意志和靈魂與宇宙意念合而為一的練習,而從中得到平靜與安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