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保養、健身、瑜伽、運動。

2021-06-13

告別眼睛酸、澀、脹 — 眼睛護理

看著螢幕的時間很長 又收到了手機提醒,每天盯著手機螢幕的時間平均是兩小時,算一算 ,加上工作用電腦和休息看電視,眼睛面對螢幕一天大約有8-10小時,眼睛疲勞已經是我的日常,甚至頭痛的時候,眼睛還有深深的腫脹與刺痛感,晚上稍微晚點睡,早上就可以感覺到眼睛的酸澀,幫助眼睛放鬆的眼睛護理變成了必要的技能,整理出幾個包含阿育吠陀療法、中醫及精油純露的方法,讓靈魂之窗保持明亮。 放鬆眼睛之前,要先意識到眼睛累了 除了身體的皮肉痛,我們容易忽略各器官的感覺,而眼睛就是其中之一,放鬆眼睛之前,要先意識到眼睛這個精密的器官,現在嘗試閉起眼睛又睜開幾次,感受一下光進入水晶體打在視網膜上,像一幕幕老電影的電影影帶格子一樣,然後上下左右轉一轉,感覺眼睛跟我們的手腳一樣,是由韌帶和肌肉帶著眼球運動的,也感謝眼睛的存在,讓我們可以看見美麗的世界。 眼睛接受到訊息,除了我們意識上知道的周邊環境的成像、顏色或物體之外,雙眼的非成像光敏神經節細胞在視網膜接收到光的訊號,也會影響荷爾蒙褪黑激素和生理時鐘,許多實際的例子,像是:晚上用電腦會睡不好,或是人在完全黑暗或光亮的房間,一些時間後會搞不清楚該睡覺或起床,而北歐地區的人在冬天,也較容易因為光線較少而影響心情。 每日早晚可以花一些時間感覺眼睛,做一下轉一轉,眨一眨的活動,一早起來,仔細感受眼睛是否濕潤舒服,還是乾乾的,肌肉是放鬆還是緊張?回想昨日的行程,有沒有什麼事情造成眼睛的負擔呢?根據感覺,慢慢調整作息,讓眼睛可以長長久久陪我們一起看世界。 ▶ 練習覺察;讓自己活得更快樂、更健康 阿育吠陀的眼睛護理 在阿育吠陀的概念裡,眼部的問題常常與火能相連,也就是為什麼中暑頭痛也容易眼睛跟著一起痛,又或者在烈日下行動久了,眼睛會不舒服,工作的動能跟火能相連,工作久了就連眼睛的引擎也容易過熱的道理,要適度休息。 ▶ 阿育吠陀概覽(一)什麼是阿育吠陀? 下面幾個阿育吠陀眼睛護理法; 涼水洗眼法使用乾淨的水,像是洗臉一樣,將水潑向眼睛,嘗試將眼睛睜開,讓一些水進入眼睛。 進階版,先含著一口水,再用涼水潑灑睜開的雙眼,有內外降溫的效果。 涼水洗眼也可以使用洗眼杯,另外;如果眼睛敏感,則盡量使用淨水,因為水龍頭的水畢竟是經過水管和水塔,其中自來水公司也為了衛生加入了消毒用的物質,容易造成刺激。 拜日式最好在清晨太陽剛升起時做拜日式,太陽大的時候不要眼睛直視陽光。 我們能夠感知到外在物品的形狀與顏色,這都要感謝光的存在,拜日式在訓練整體肌肉協調很有幫助,也是一日之始感恩陽光源源不絕帶來能量的瑜珈,能量流動在全身的過程中,眼睛也會受到很好的滋潤。 蓖麻油療法蓖(ㄅㄧˋ)麻油是由蓖麻種子提煉而來的植物油,非常黏稠,主要成份是蓖麻油酸,保濕效果很好,被用來滋養毛髮及皮膚,也作為食物添加劑。蓖麻油本身對於腸道黏膜會造成刺激,食入會導致腹瀉。使用在眼睛時;要用沒有含防腐劑且無毒的純淨蓖麻油。 […]
2021-03-30

在家裡也可以免費輕鬆瑜伽 Easy Yoga at Home

為什麼要在家裡瑜伽? 可以隨自己時間安排 可以做自己喜歡的體式循環 可以安安靜靜的專注在自己的身體與心 免費 瑜伽最重要的是心靈的練習,自己認為能在家裡夠培養出瑜伽的習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一開始或許有些阻擋自己的障礙,像是覺得累、覺得懶、覺得沒時間,但那只是一個適應習慣剛開始給自己的藉口,想一想自己辛苦了一天,難道不值得擁有一個十分鐘到三十分完全給自己的心和身體的時間嗎?最後身體漸漸習慣,也就可以享受瑜伽的時光。 去上瑜伽課的好處是什麼? 自己有時候也會去瑜伽課,過去也曾安排每週一次的課程,瑜伽課因為有老師在,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動作,或針對難度較高的體式做詳細解說,對自己身體和體式還不了解的時候是非常有幫助的,另一方面有些人也喜歡有大家一起瑜伽的那種專注,比較可以將心思放在瑜伽上,瑜伽教室也有準備好的器材可直接使用。 ▶ Hamsalaya 瑜伽體驗 yoga experience 透過閱讀更了解自己與瑜珈 累積瑜珈的經驗之後,隨著更多練習,對於自己身體的覺知會不斷提升,閱讀也是一種提升技巧與知識的方式。 【Light on Yoga: The Bible […]
2020-06-07

Functional Patterns 帶給我的五個幫助

你相信幾百萬年的演化將身體進化成最完美的狀態嗎?我是相信的,只是我忘記怎麽使用身體了。 我在台中晴來健身 Functional Patterns 今年四月底第一次去在台中訓練 Functional Patterns(後面簡稱FP)的晴來健身做檢測,到五月底為止;總共十二小時的一對一課程,跟大家分享課程帶給我的幾個幫助。  緩解下背部容易酸痛的問題  爬山跑步時,不再對膝蓋造成負擔  瞭解自己使用肌肉的弱點  體態充滿活力自信是自己也沒想到的益處  知道概念和工具,可以自主持續練習  決定去找健身教練,真的是因為傳聞FP很厲害,看這位阿嬤影片就被說服了,阿嬤過去行走不便,練了兩個月,走路方面改善很多,可以自己在社區行動,身體和心理的成長都很讓人感動。  下背部和膝蓋的問題一直都存在,瑜伽的確幫助我不少,但是不舒服的狀態仍然會因久坐或是做比較激烈的運動時發生。  於是就決定去訓練看看。 1. 解決下背部容易酸痛的問題,先瞭解原因 第一次檢測和前幾堂課,很快的發現,原來下背部酸痛是脊椎周邊肌肉使用不正確造成的,脊椎周邊和腹部肌肉大部分的時候沒有維持張力,下背部鬆散,正面左邊的肋骨容易向前翻,對脊柱造成不正確的壓力,長期下來導致脊柱被壓縮,下背部的肉容易被向外推出或是擠壓,從比較圖左邊第一次上課的檢測圖,可以看出運動內衣下方的肌肉陰影,就是被擠壓出來的肉。  既然是脊椎周邊和腹部肌肉沒有力,最基本的訓練就是平板式或稱棒式,但不是普通的平板式,而是FP平板,重點在於將整條脊椎拉直,下面的影片連結就是美國FP創辦人的教學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XnCdASRwM […]
2020-05-31

三個早晨儀式,開啓美好的一天

▶ 阿育吠陀概覽(一)什麼是阿育吠陀? 清潔、運動、靜心;三個阿育吠陀早晨儀式 一天是怎麼開始的?  早上聽到鬧鐘聲,實在不想起來,想到一天的工作,一股煩躁感上升,突然間發現時間快來不及來,匆匆忙忙下床,盥洗完後,收拾包包,急忙上班去。  還是,因為前一晚的早睡,鬧鐘響之前已經自己睜開眼,從容的盥洗後,到室外輕鬆散步或在室內瑜珈,接著沖個澡,享受美味的早點後,上班去。  一大早感覺什麼?是急躁還是充滿活力?腦中的思緒;很有可能讓一整天都籠罩在一樣的氣氛中,阿育吠陀的三種早晨儀式,幫助我們開啟美好的一天。  和太陽公公一起起床 身為萬物中的一份子,最好的作息就是依照天地運行的方式,依照阿育吠陀醫學,一天當中被分為幾個時段搭配著不同能量運行,  如圖中簡述,清晨六點以前身心逐漸甦醒,在六點以前是最好的起床時間,如果知道自己的阿育吠陀體質,建議不同體質的起床時間如下:  風型人:早上六點。  火型人:早上五點半。  水型人:早上四點半。  儀式一:清潔;清洗排除不乾淨的東西 夜晚是身體修復代謝的時間,過程中會累積許多毒素,在早晨清理一整晚累積的毒素是最重要的事情,可以帶來清爽、充滿精神的感覺。  冷水清洗臉部。  清水漱口,讓水完全在口中上下左右來回運動。  若已經很習慣阿育吠陀的概念,也可以選擇使用芝麻油漱口,油會帶走在口腔內和舌頭上的髒東西,潄完口可以按摩牙齦,保持口腔健康。  使用舌頭清潔器,將舌苔刮乾淨,觀察舌苔是不是很厚或是有不好的味道,可以知道身體在前一天是否產生的很多毒素,將舌苔清潔乾淨,也可以加強味覺,幫助自己判斷食物的好壞,許多阿育吠陀專家建議使用金屬的舌苔清潔器,材質最好為銀、不鏽鋼、金、銅等,但是台灣相對難取得這些舌苔清潔器,一開始也可以使用日本或是歐洲進口的舌苔刷。  清水沖洗眼睛,用力眨眼,各種方向轉動眼睛。  […]
2020-03-09

好好吃、好好睡!阿育吠陀幫助你增強免疫力

▶ 阿育吠陀概覽(一)什麼是阿育吠陀? ▶ 阿育吠陀概覽(三)你是什麼自然體質?Tridosha? … 阿育吠陀的健康概念 阿育吠陀追求身心平衡,因此除了外在病菌入侵,心理狀態也會影響健康,而內在的小宇宙會因為外在環境的大宇宙而相互牽引,大宇宙跟天氣與氣候環境較有相關。 身體隨著外在環境變化,可能會受到大小不一的影響,根據細緻的觀察與感覺,在適當地時間有意識的調整飲食與生活,則可以達到照顧健康的目的。 影響健康的幾個狀況 飲食 吃了品質不良的食物,像是;不新鮮、沒有天然養分或過量化學添加物的食物 吃了不適合自己的食物,不同體質適合不同的食物,例如:風型人;不適合像是生菜沙拉這樣冷澀的食物,火型人;不適合烈酒及像檸檬一樣極酸的食物,因為這會讓火能過剩,水型人;不應攝取過多甜鹹味,像是味增湯或是麥芽,因為沉重的水能,會因為過鹹或過甜而把濕氣積在體內,造成不平衡。 錯誤的飲食習慣:吃太快、吃太多或晚餐太晚吃等。 運動 少運動或不運動的人,往往更沒有活力而且容易疲累,身體無法適當排毒、循環減弱、也沒辦法發展強健的肌肉保護自己。 年齡 身體的再生能力會隨著年紀而改變,兒童與老年人身體免疫力通常相對弱。 阿育吠陀將生命分成三階段,水能的孩童時期、火能強大的青壯年、風能的老年,不同階段由不同的能量主導,應視不同階段的身體狀態,對生活方式做調整,例如:孩童自然睡眠時間長,相反地老年人時間較短等,火型失調容易在青壯年發生,造成腸胃不適。 Photo by Tengyart  […]
2019-12-03

想過的生活是人生的專案管理

“A temporary endeavor undertaken to accomplish a unique purpose”— PMI 『在一定時間內,為實現特定目的而進行的努力』是美國國際專案管理學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簡寫PMI)對專案管理的定義。 人生就是一場專案管理 把想過的生活看成人生的目的,而專案管理就成了達成目標的方法。 在啟動專案之前必須先定義目標。『十年後,我會是什麼樣子?住在哪裡?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做什麼事業?身邊有誰?和親人朋友的關係如何?』 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是在褚士瑩的書《1年計畫10年對話》,很適合用在對於人生目標的第一個問題,必須要先有未來自己的模樣,才能有計劃和行動的方向,時間可以自由調整。 『人生目標是什麼?』本身就是一個不簡單的問題,因為人生的目標往往跟個體生命的意義有直接關聯,重點在於;目標必須誠實,誠實必須從成熟的覺知能力中去判斷,這個目標才不會淪為被外在所定義的他人價值目標。(參考文章 練習覺察) 如何吃掉一頭大象? […]
2019-09-30

瑜伽不是拉筋伸展的運動,那瑜伽是什麼?

梵我合一 為了追求健康的運動;找到身體健康平衡的方法是屬於阿育吠陀,而瑜伽是一種心靈的練習,常看見的瑜伽體式,只是瑜伽修煉中的一部分。 Yoga一詞是由梵文Yuj而來,意思是;合而為一、融合、連結,而瑜伽的概念意即;集中自我精神能量,將身體、意志和靈魂與神的意念合而為一。 古老的瑜伽思想起源 瑜伽Yog/Yoga一詞最早出現在《梨俱吠陀本集》Rigveda(中譯:歌詠明論),《吠陀經》Vedas是印歐語系中現存的最古老的文本之一,成文於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記述著各種古老的哲學、科學、數學與技術等知識。 在《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瑜伽的概念有更多的琢磨,《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是印度文明的重要經典,學術界認為它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是一部藉由故事主角般度族王子阿周那Pandava prince Arjuna及他的帶領者印度神中至高無上的奎師那Krishna又稱為黑天之間的對話;記錄王族內戰也被稱為正義之戰Dharma Yudhha的史詩,在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業力、瑜伽、冥想等概念被記載,本經典除了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根基之外,也影響了佛教及耆那教。 笈多王朝Gupta Empire(319年-550年)時期,印度正統派哲學Astika的六派哲學興起,其根基就是《吠陀經》Vedas,當時期各學派各有其經典和學校,其六派哲學包含;彌曼差Mimāṃsā、吠檀多Védānta、數論Sāṃkhya、勝論Vaiśeṣika、正理論Nyāya和瑜伽Yóga,這些哲學思想同樣影響了婆羅門教、印度教、佛教及耆那教。 《吠陀經》Vedas 手抄本範例 《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 正義之戰Dharma Yudhha的繪畫 […]
2019-09-24

練習覺察;讓自己活得更快樂、更健康

練習覺察力,提升生命的品質 生命的品質沒辦法提升,是因為沒有發現需要改善的地方;沒有辦法發現,是因為覺察力不足。 覺察力;就是聽見自己心靈和身體聲音的能力,是仔細感受身心的能力。阿育吠陀的概念裡提到,要達到健康平衡的狀態,必須運用自己的覺察力;不停地留意心智、情緒以及身體的變化,從外顯的結果中找出造成結果的原因,並且調整它,請注意,這裡所說的是包含“心靈”和“身體”兩方面的覺察,只有身心平衡,才可以達到健康的狀態。 身體的覺察與心理的覺察 身體面的覺察是要去感受;攝取什麼東西後,身體的反應如何,並且記下來,幫助調整攝取的食物,以達到平衡的狀態。以我自己的經驗舉例;有時候吃完飯會覺得腸胃不消化的感覺,覺得容易打嗝;時間隔了5個小時還是有東西在胃部的感覺,仔細回想這樣的狀況,總是在吃完水餃發生,但是也有吃完涼拌蔬菜後發生,最後發現是吃了生蒜頭,從我自己偏向火型的自然體質來看,蒜頭刺激性較強,不太適合我的身體,推測是因此造成的,事後留意飲食,便可以減少這樣的情況發生。這個是身體層面的覺察,身體因為會有直接不舒適的感覺產生,也因為現代醫學和社會,對於身體的不適有較多的琢磨與研究,比較容易體會,雖然已經是比起心理層面更容易發現,但是社會主流追求美食的價值觀,也使人重視味覺上的歡愉享受,忽略了過度的味覺享宴對身體造成的負擔,像是燒肉大餐後,造成腸胃負擔,出現了睡眠不佳、精神不好和排便不順的狀況,沒有留意,而把意識停在美食放進嘴裡的快感,忽略了腸胃和其他器官的反應,長期下來容易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關於心理層面;涉及層面非常廣泛,其中藏著小至一個下午的心情;大至人生課題,在群體社會中,要過得輕鬆、充實、自信而自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發覺叨擾著自己的關卡,然後接受或克服,是前往快樂與平靜的方式,你是否有過處在某個特定環境、情境、對話或遇見某種類型的人,容易引起負面情緒的經驗,(李崇建的部落格裡面寫到幾個較大議題的例子),或者發現有件事情或某類型的事件容易放在心裡面,另外一種類型,可能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必須說服自己,其實自己在做哪一件事情的時候並不自在,或者根本不想去做,卻無法表法出來,或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並不喜歡,而只是順應外在的人要求或是追逐潮流的行為,像是這樣似曾相識的情境,朋友邀請一起聚會吃飯,其實根本不喜歡那種料理,也跟聚會的人沒有話題共鳴,但是礙於不好意思,於是違背自己心意去赴約,回家覺得很累之外,想著為何不拒絕就好了,後悔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意識到自己心裡真正的感覺,就是心理覺察,而更重要的是後續的行動,讓生活過得自在。 過得更快樂、更健康 每天睡覺前問自己,是否過得誠實;而這種誠實,不是有沒有對他人說謊,而是自己是否有仔細去聽心與身體發出來的聲音與訊息,然後依照著這樣純粹且不受干擾的直覺;做出更好的行動,順應直覺,不是無所事事不求上進,而是跟隨將自己連結到生命意義的意志,然後一步一步的向前,沒辦法每天都很好,但是知道練習,可以更好,覺察自己心理和身體不平衡的部分,希望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可以感覺到平靜滿足,身體覺得舒適,這就是快樂與健康。 . . . Source 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 Photo by […]
2019-09-11

阿育吠陀概覽(三)你是什麼自然體質?Tridosha?

和你息息相關的自然體質構成 什麼是阿育吠陀的自然體質Tridosha? 在第一篇阿育吠陀文章裡面提到了五個宇宙元素和三種基本 (體質) 構成;包含風型Vata、火型Pitta和水型Kapha,而這三種自然體質的構成是身體的基本能量,只有在三種基本構成保持平衡的時候身體才會健康。 每個人體內同時具有三種構成,差別在比例大小,如果一個人風構成Vata的比例最高,那麼他就是風型人,也有可能出現兩種構成比例相當或三種構成比例相當的情況,那就是混合型的體質;例如火型Pitta和水型Kapha比例相當,就是火水型體質Pitta-Kapha,排列組合之下,會有七種自然體質,而自然體質會在身體及心理兩方面同時顯現出來。 為什麼要找出你的體質? 透過找出自己的生命能量,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當身體出現一些現象或是心理有一些聲音,幫助自己藉由飲食調整方法、穩定作息或按摩等;找到生活、身體與心靈的平衡與健康。 你的自然體質是哪一種? 點我馬上了解你的自然體質 🙂 Source The Chopra Center at Omni La Costa Resort […]
2019-06-07

超人媽媽別忘了照顧自己

媽媽不是沒有追求成就的能力,她們只是將時間與精力奉獻給家庭 老天爺給我們的時間是公平的,也因為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用來學習、用來成就;讓自己成為看起來更優秀的人,有一群常常被忘記的人,沒有想到自己要什麼,只是希望成就家人,他們是超人媽媽。 看到身邊的許多女強人,必須兼顧家庭工作,我認為女性比起男性在工作能力上是一樣的,甚至有更高的抗壓力及耐心,近幾年全球職場報告都更加重視男女薪水不平均與女性管理職“Only one” 只有少數女性在高階管理人的職位的狀況,在自己的經驗中,我體認到媽媽不是沒有追求成就的能力,她們只是將時間與精力奉獻給家庭,根據麥肯錫及Lean in非營利組織調查,在各個階層及職場,高達九倍的女性比男性提出她們做了更多的育兒工作,而有高出四倍的她們提出在家裡做更多家務。當每個人的時間一樣時,媽媽把許多時間花在煮飯洗碗、買菜、照顧孩子、等其他家事,投資在自己身上的時間少之又少。 傳統媽媽生活範例 某媽早上七點起來,梳洗後,去洗衣服,然後準備家人早餐、買菜,思考要幫全家準備什麼中餐和晚餐,全部弄好已經過九點,其他人可能才剛起床,某媽休息一下,將近十一點開始準備中餐,中午吃飽飯,整理完,已經下午一點,休息一下,出去補給家裡的日常用品,回到家,差不多要準備晚餐,吃完晚餐整理好,已經累了。生活時間被許多家裡的雜事切開,沒有一個完整屬於自己的時間。 某媽二號,上了整天班,六點回到家忙進忙出的做晚飯,突然發現醬油沒了,需要找人去買,可是先生在客廳正在看最喜歡的節目,先生說:我現在沒空,你叫XXX去買。終於醬油買回來了,飯菜也煮好,先生一走到廚房,看到菜色開始說:不是說這道菜不要這樣煮,怎麼又這樣。工作一天疲憊的身體,幫家人做菜,沒有受到幫忙,還被嫌東嫌西。 這是我結合生活中聽到的實例,傳統的媽媽,通常把許多事情攔在身上,被身邊的親人抱怨,也常常任勞任怨,其實包含我自己,也可能是,造成這樣模式的媽媽生活兇手,這樣的媽媽生活很辛苦,如果我們看見了,一起動手幫忙吧。 超人媽媽別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五個方法,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大家。 1. 從自己開始改變想法: 任勞任怨不是理所當然,最後反而可能寵壞了家人,把工作交給其他人不等於沒有盡到媽媽的責任,因為在一個家裡,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照顧一個家,用公平的眼光審視不合理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遵守過去的觀念,把自己照顧好,才有力氣照顧其他人。 2. 像領導者一樣管理工作: 當一個家的領導者,領導者不是每一件事都自己完成,因為一個人的時間與力氣是有限的,一個群體,就算是一個家,同心協力完成目標才是長遠之計,請家人一起分工,把家事分攤開來,讓每個人共同協助家事。 3. 安排運動時間: […]
2019-04-29

愛上原來的膚色 Appreciate your skin tone.

遇見不同的審美觀,開始喜歡原來的膚色 在東亞多以白皙皮膚才是美女的想法為主流,在台灣地方長大,我從前也是和大部分的人一樣,總是想盡辦法要美白,但是天生偏向健康膚色;黑肉底的我,出門一曬馬上變成小黑人,關於膚色這件小事多少讓我不喜歡自己的膚色,直到去了不同的地方旅遊;遇見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審美,漸漸發現原來健康膚色也可以是很吸引人的。 馬來西亞沙巴自助旅行,曬得黑黑的皮膚,是讓路人吹口哨的膚色,和海邊救生員聊天後自己半信半疑,但總覺得不那麼煩惱在海邊把皮膚曬黑了。(封面照片就是和朋友去沙巴的時候,大家都曬成了小黑炭) 遇見從美國來台學習中文的Stephen,因為家族來自愛爾蘭,是紅髮超白皮膚的外貌,好像是台灣人眼中標準的白人,一起在台南路邊旅遊閒晃,還有路人要跟他合照,但當時的我從沒想過他會說;紅髮超白皮膚的膚色和髮色,在學校常常被同學取笑,才知道原來很白的皮膚也會被評論膚色。 在義大利開架保養品店發現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產品,原本是想買防曬乳,發現防曬乳不一定買得到,但是有一種產品曬黑乳,是塗上之後可以使肌膚較容易曬成古銅色的肌膚,表示比起白皮膚,他們更想要曬黑。 對於肌膚審美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因為西方殖民強權影響,讓東方人或非裔人覺得白皮膚就是比較高層次的人,在台灣也有原因可能是以前只有富有人不需要在外面拋頭露面工作曬黑,所有造成白皮膚有社會地位較高的概念,而相反的聽外國朋友說,只有錢有閒的人才可以到海灘曬成古銅色肌膚,所以特別喜歡這樣的膚色。 現在的我,愛上我原來的健康膚色,只要用心照顧自己皮膚,不管深淺,都可以散發自信的光芒。 ▶ 像義大利女人一樣愛自己 Start to like your original skin. The white skin is the […]
2019-04-27

我為什麼開始瑜伽?why I started to do yoga?

現在的我每天都瑜伽,這樣的日子已經持續8年了 第一次體驗瑜伽;並不是8年前,而是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竟然已經是12年前了)。當時體育課修到的課是舞蹈,結束時總會做一點簡單的瑜伽伸展,雖然覺得有趣,並沒有感到自己就是要做瑜伽。 真正的契機是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發生的一場車禍,因為精神不佳在早上要去打工的路上摔車,車禍造成腿部受傷,有三個月的時間走路移動不太方便,雖然只是小車禍沒有造成生命危險,在腳非常疼痛無法行走躺在床上的時候,覺得很無助,也後悔以前的生活方式,常熬夜,沒有好好照顧自己,才造成車禍,突然哇哇大哭了一場,下定決心接下來的日子要把自己照顧好,便選擇了瑜伽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 超人媽媽別忘了照顧自己 剛開始如同任何一種習慣的培養,每天要不停的提醒自己,沒有時間或是很累的時候強迫自己要繼續維持瑜伽的習慣,有時候忙完已經半夜了,還是要瞇著眼睛把一套簡單的瑜伽完成,半年後,身體習慣每天要有瑜伽,晚上沒有瑜伽睡不著,總覺得少了什麼。 每天給完全屬於自己的二十分鐘,好好的感受每一個肌肉,好好的呼吸,好好的跟自己對話。 要每天維持看起來很難,但是當我告訴自己,一整天就只有這個時間是讓腦袋完全清空,只有好好的感覺身體,讓辛苦的身心可以享受這個時間,就可以繼續做下去。 另一方面也是自我紀律的培養,當你下定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實際去完成,實現自己的諾言,自己心裡的對自己的感覺會被大大的提升,是一種自信,知道自己可以做到的感覺,外在也會不知不覺因為自己的紀律而散發出有力量的氣質。 Photo by Jared Rice on Unsplash It has been seven yea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