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我合一 為了追求健康的運動;找到身體健康平衡的方法是屬於阿育吠陀,而瑜伽是一種心靈的練習,常看見的瑜伽體式,只是瑜伽修煉中的一部分。 Yoga一詞是由梵文Yuj而來,意思是;合而為一、融合、連結,而瑜伽的概念意即;集中自我精神能量,將身體、意志和靈魂與神的意念合而為一。 古老的瑜伽思想起源 瑜伽Yog/Yoga一詞最早出現在《梨俱吠陀本集》Rigveda(中譯:歌詠明論),《吠陀經》Vedas是印歐語系中現存的最古老的文本之一,成文於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記述著各種古老的哲學、科學、數學與技術等知識。 在《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瑜伽的概念有更多的琢磨,《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是印度文明的重要經典,學術界認為它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是一部藉由故事主角般度族王子阿周那Pandava prince Arjuna及他的帶領者印度神中至高無上的奎師那Krishna又稱為黑天之間的對話;記錄王族內戰也被稱為正義之戰Dharma Yudhha的史詩,在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業力、瑜伽、冥想等概念被記載,本經典除了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根基之外,也影響了佛教及耆那教。 笈多王朝Gupta Empire(319年-550年)時期,印度正統派哲學Astika的六派哲學興起,其根基就是《吠陀經》Vedas,當時期各學派各有其經典和學校,其六派哲學包含;彌曼差Mimāṃsā、吠檀多Védānta、數論Sāṃkhya、勝論Vaiśeṣika、正理論Nyāya和瑜伽Yóga,這些哲學思想同樣影響了婆羅門教、印度教、佛教及耆那教。 《吠陀經》Vedas 手抄本範例 《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 正義之戰Dharma Yudhha的繪畫 《瑜伽經》Yoga Sutra 手抄本範例 瑜伽概念的集大成著作是《瑜伽經》Yoga Sutra,約在公元2-4世紀由印度哲人波顛闍利Patanjali編纂,將古老的印度瑜伽傳統加以整理,講述其理論以及修行方式,在此著作中記載了現代瑜珈基礎的八支或八階段,包含禁戒Yama、遵行Niyama、體位Āsanas、調息Prāṇāyāma、制感/調心Pratyāhāra、專注Dhāraṇa、禪那/冥想Dhyāna及最後的三摩地Samādhi。 瑜伽修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