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珍貴的黃金果 家裡有一棵種了超過五年的黃金果樹,每年到了夏天黃金果樹總是結實累累,但是因為黃金果味道濃郁;口感粘稠,就像是有人喜歡榴蓮,有人完全沒辦法接受一樣,是一種味道口感特殊的水果,我們不太習慣這樣的味道,家裡的人不會採收來食用,又更精確來說是因為不喜歡而沒有採收,任由其果實掉落或是被鳥吃了。 (下圖就是家裡的黃金果樹) 最近黃金果在市面上愈來愈被大家認識,而且也因為稀有而價格昂貴,有一次家人去了朋友的聚會,聚會上;主人拿出了黃金果招待客人,並且稱讚黃金果的各種好處及其美味,回家以後,因為別人對黃金果的讚許;和市場對於黃金果價格極高的這個狀況下,原本不被重視的黃金果被撿了起來,成為飯後水果盤上的主角,變成好吃美味的水果。 黃金果這麼棒的水果,我們這些不懂得吃黃金果的人,是不識貨,在身邊很多人稱讚黃金果的同時,弟弟說出了真實感受:黃金果難吃! 這件事,讓我感覺就像是國王的新衣,即使心中覺得難吃,也必須跟著他人裝出好吃的樣子,不然就是不識貨,而其實心裡覺得難吃這件事,被弟弟說出來後,就像是被純真的小孩說出事實。 我們只是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 《阿希從眾實驗》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 阿希 Solomon Eliot Asch在1951年做的一個實驗,對一組七人的實驗者做測驗,問題非常的簡單,就是詢問圖中的ABC;哪一條線和前面的範例線一樣長,而受試者是同時且公開的依序回答問題,但是受試者的七人當中,只有一人是真正的實驗對象,其他六個人是安排的暗裝,故意說出一個錯誤;而且六個人一致的答案,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會因為群體中的人表達的言論,而跟著說出錯誤的答案,實驗結果清楚的證明,屬於群體動物的我們,多是希望成為群體的一員,不想被討厭,而跟隨著大眾的思想,在更早的《國王的新衣》故事中;稱讚國王新衣的人們,正詮釋了同樣的意義。 (下面的影片就是其實驗模擬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qIdm2gssBo 我對自己的感受誠實嗎? 生活中;同儕的看法、家人的評論、甚至是商品評價或廣告內容,對於各種議題或是產品的評論不停地吹動著我自己思緒,更嚴重的是,很多時候因為別人的看法,而做出了行動,像是花錢買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最後因為很少用那個東西,反而變成一種浪費而且深感後悔。 不論選擇跟隨大眾或是忠於自我,都只是各自活出生命的方式,最後都是自己要對後果負起責任。 這幾年清楚的看見自己;是目標過著灑脫自在生活的人,決定讓自己慢慢地學習放下,扛在肩上的言論或眼光,像個孩子一樣看世界,儘管黃金果很貴很有營養,我還是不喜歡。你呢? . . […]